
汪彩萍(中)和朋友
壬寅霜降,结束了上饶鄱阳团林乡狮子山渔村采风后,我们和铱人、叶老师在县城多呆了一天,看看久违的鄱阳镇。
鄱阳,因湖得名,因湖而美。县城西侧,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城内又天造地化了五座美丽的湖泊,分别是秋棠湖、东湖、韭菜湖、土湖和青山湖。我们的酒店就在东湖边,推窗见湖水,入眠枕波浪。秋阳之下,蓝天与湖水共一色,城在水中,水绕城流,真是美不胜收。虽然只瞥见东湖一隅,可以想象整个东湖之秀,五湖之美。因时间关系,去过多次的鄱阳湖湿地公园这次就不去了,已见雏形的“五湖”连通工程,也只能留点悬念,下次再看。多年没逛过的鄱阳老街,以后来逛。这次要看的是芝山寺、永福寺塔、移民文化园、姜夔公园等景点。
同行文友铱人,是化学老师,却喜欢考古,出版过考古散文集《地下江西》,集子里就有一篇《考古人手记中的明淮王府》,写的是2011年5月,江西第六批文物评审专家到鄱阳考证淮王府遗址的情况,读了她在淮王遗址考古现场采写的田野调查散文,才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差住过的鄱阳宾馆,门前的那对石狮,就是淮王府的镇宅之狮,王府主人早已变尘土,而这对看过历史变迁的石狮还将阅尽千年岁月,见证鄱阳变迁。
同行的另一位文友叶老师在中学教历史,她对历史古迹非常感兴趣,是第一次来鄱阳。于是向她推荐了位于鄱阳县城北的芝山公园,铱人老师说,写《考古人手记中的淮王府》时,她主要在考古现场采访专家,也没到过芝山公园。
芝山,古称土素山。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因发现三茎灵芝,刺史薛振将其上贡朝廷,便将此山命名为芝山。园内有芝山寺,是初唐鄱阳名寺,寺后的碧云轩,是范仲淹任饶州知府时歇息读书所在。山下有一处古迹叫“止水亭”,这座亭子可不一般,是南宋节烈丞相投池殉国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09年的11月27日,刚过了八十生日的彭老与女儿鸽子来鄱阳“寻根”,我们与时任铅山县文联主席姚增华陪同。彭老到鄱阳县城参观的第一站也是芝山公园。彭老出生在鄱阳,鲜为人知,鄱阳当地人也是闻所未闻,他们甚至不清楚彭老的父亲彭复苏先生1929年曾在鄱阳当过一县之长,正是这一年的11月22日,彭荆风诞生在鄱阳,他的父亲给他取名芝生,就是要让他记住鄱阳。
虽然不满周岁的彭荆风随父母离开鄱阳,其父前往铅山任县长,在铅山长大的彭荆风,经常听父母提起鄱阳,提及他的名字。当年,彭老在芝山公园与陪同参观的鄱阳县委宣传部长董耕耘等人说起这段往事的情景还犹在耳旁。
彭老说,芝生这个名字沿用十几年,后来因为写作和工作改名为“彭荆风”,但家人还是叫他“芝生”。当晚,彭老在和鄱阳文学爱好者和新闻工作者座谈时百感交集。他在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虽然他的作品写的不是鄱阳,但总会自然而然把少年时代受到鄱阳诗意美感融入作品中。老来还乡,看到鄱阳与他想象中一样美丽。回到昆明后,彭老还根据在鄱阳寻根经历,写了一篇介绍鄱阳的长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2018年7月24日,九十高龄的彭老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读者,噩耗传来,我和傅小菊、姚增华主席自费买机票,连夜赶到昆明,代表铅山鹅湖文学社的文友,代表上饶的文朋好友们为彭老送行,并写下了《千里送别彭荆风》的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
相信,彭老在天之灵,会注视着养育过他的赣鄱大地,彭老的灵魂,会飘游在他游历过的山水。相信彭老也能看到,留影过的芝山寺、永福寺塔、饶州府文庙等鄱阳名胜古迹保护得很好,也许彭老还会去正在实施的湖城五湖连通工程逛逛,为鄱阳今天的变化感到高兴。
时光催人老,离上次游芝山,已经过去了13年。芝山依然年轻,我也未见太老。喜得是,芝山公园的树木更粗壮,树林更苍翠。蓝天,古树、古刹,古迹,还有登高可望鄱湖之阔的鄱阳楼,芝山公园真是一处旅游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芝山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有不少市民来公园健身,我也乘机拉了单杠,享受这美好的秋光。
鄱阳是赣剧之乡,树荫下,吹拉弹唱,渔鼓声声,即使登上鄱阳楼也能听见随风飘来的悠扬旋律。
止水池旁的这座汉白玉群雕应该是近年雕塑的,一个民族,一个地方需要英雄,有了英雄,有了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就应该好好宣传,真心崇拜。群雕的人物是曾任南宋丞相的江万里与他的家人。元兵南下时,饶州治所鄱阳失陷,罢相来饶州的江万里,不甘屈节,率全家老小及族人投芝山止水池殉国,180余人啊,就在这个池中无惧地死去,看见这组激昂赴死的雕像,遥想一代代为正义,为国家,为名誉赴死的英雄,悲壮与敬佩之心油然生起,也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感到庆幸,倍加珍惜和平与安宁。
当年,范仲淹被贬鄱阳任饶州知府时,也常到芝山,还曾赋诗芝山寺。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藏书家徐熥、南京礼部尚书邵宝等人也曾为芝山题诗。我想,如果将他们的诗词刻成诗碑展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也能增强文化自信。
芝山寺及寺后的碧云庵正在修葺,只能在寺外观看。感觉芝山古寺的门头比以前更庄严,更气派了。遗憾的寺旁的这个无人光顾的游乐场,立于古寺旁,与这座有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寺院很不协调,也有碍观瞻。
观了鄱阳楼,与在此锻炼的鄱阳老年赣剧团金老师等人聊了下乡演折子戏、唱饶河调的趣事后,我们拍了一张打卡照就拜别芝山公园,来到五一广场南侧的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和芝山公园一样,也是在老城区。1998年底,来鄱阳出差就登过永福寺塔,2009年小寒陪彭老到鄱阳寻根,也登了永福寺塔。算上这次,我是三看永福寺塔。遗憾的是这次塔门紧锁。得知佛塔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有1520年历史时,铱人和叶老师不约而同发出惊叹,“这真是一眼千年啊!”她两虽然没登上佛塔,蓝天白云下,能近距离与这座千年佛塔对视,也是缘份和福报。史载,从元至清代同治年间,鄱阳共发生11次地震,永福寺塔却安然无恙,这真是一座名副其实能避险消灾的福塔,应该好好保护。
想起鄱阳在九鼎南路新近打造的网红打卡地“饶州古镇”,当天下午,我们专程来游览,领略重现的古饶州风情。当天正是周一,来游玩的人并不多,“饶州古镇”宣传片里首推的是“淮王宫”。在“饶州古镇”景区,化为灰烬的淮王宫,又起死回生,文友铱人写过淮王府,对重现的“淮王宫”也是别有一番情愫,她在“淮王宫”前的石狮旁留影。不是周末,也不是节假日,没有“淮王”出宫的盛典演出,使这座明代赣派仿古“淮王宫”前游人稀,敦厚的石狮似乎也流露出不快的目光,但爱胡思乱想的我却享受这番宁静。
观雅阁,虽应景而生,却有百年历史。观雅阁的老家在安徽绩溪,今天却在鄱湖之滨的“饶州古镇”景区找到落脚之处,这得益于资金的运作。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徽州清代古建筑荫余堂因无人居住,面临拆迁,被一位叫白玲安的美国博物馆员花几千万元买走并在美国博物馆安家,成为美国著名的古建旅游景点,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让国人感到有失颜面。
这座古戏台能完整地从绩溪搬迁到赣剧之乡,国宝留在一河之隔的鄱阳,是不幸中的万幸。在这座古戏台上,不仅会上演赣剧,也会上演黄梅戏、京剧和现代戏,这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赣鄱艺术倒是一件好事。
古戏台的屋脊望兽和飞扬的翼角,都保存完整,真佩服能工巧匠们的搬迁之术,让“观雅阁”在饶州古镇获得了重生。此时,虽然没演出,但观看戏台右侧贴的那些戏剧脸谱,闭眼冥想,一个个人生悲喜剧正在观雅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生动上演,也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此时的你我,即是演员,也是看客。
仿建的古牌楼,也是夜游饶州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这座牌楼高13.5米,宽16米。据说是按京城牌楼规格与技艺再建的,是典型的三间四柱式牌楼。我以为,这座牌楼的精彩之处不在于高大,而在楼旁一方如明镜般的一池清水,华灯初放,牌楼的身姿倒映浅浅的池水中,不用抬头就能看见牌楼的身影,光影绰绰,灯火烁烁,此乃神来之笔。
景区还打造了六十里花桥广场、重现了旧时饶州的三街十五巷,喜欢怀旧的游人可以在此一夜玩穿越,看尽筷子巷、鲜鱼巷、夹积巷、大巷口、景德寺巷、水巷口、华光巷、中和巷、巡官巷、明辉巷、瓷器巷、柴家巷以及十里磨刀石、十七里弄、三十里康家、四十里街的前世与今生。
想到铅山朋友再三托付代买的鄱阳美食“鄱阳葱酥饼”还没买到,在景区吃过晚餐后就打滴回酒店,路上特意叮嘱师傅绕弯到芝山路的“名将老饼铺”,买到了朋友一家老小爱吃的鄱阳葱酥饼。本来怕胖,拒绝糕饼的我,面对正宗的鄱阳葱酥饼,还是抵挡不住诱惑。
据鄱阳朋友介绍,葱酥饼是鄱阳最受欢迎的特色传统糕点之一,有上千年历史。是鄱阳游子心中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逢年过节,王建明家的“名将老饼铺”还排起长队。为了让大家都买到葱酥饼,有时不得不限购。2018年,鄱阳葱酥饼被评为中国名小吃,2020年其制作技艺被收录 《上饶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让我想起家乡知名的芙蓉糕、芋头糖、徽酥、料麻月等好吃的糕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舍近求远买起了葱酥饼。为了购买方便,我还加了制作葱酥饼的非遗传承人王建明师傅的微信,想吃就可以网购。
说起缘分,真是很奇妙,这次来鄱阳采风,没联系任何朋友,不想增加大家的麻烦和负担,没想到在酒店吃早餐时就遇到陪客来用早餐的县融媒体中心的方主任,他说大姐真见外,来了也不联系。得知我们想参观移民文化园和姜夔公园,工作十分繁忙的方主任第二天一大早便来酒店等候。一路上,他既当司机,又是导游。我退休已十年,感恩各县市台年轻同行们对我关心如故,让我非常感激。余干、万年的朋友看到我朋友圈发鄱阳采风的消息,立刻打来电话,邀请我去他们那儿,对于他们的盛情,万分感谢。
鄱阳城的这次参观是走马观花的,鄱阳历史悠久,从县城到乡镇,都值得深度游、从铅山移居鄱阳的老邻居小岑夫妇说,等他们家的房子盖好了,给我们留一间,想住多久就多久,到时可以深度游鄱阳,慢游鄱阳街。

芝山公园南宋丞相江万里一家投止水池自尽殉国的雕塑。元兵南下,饶州(治所鄱阳县)失陷,江万里罢相来饶,不甘屈节,举家投芝山止水池自尽。

芝山古寺

我们在芝山公园的鄱阳楼下合影

永福寺塔,又名观音堂塔。坐落在鄱阳县城土井巷中段,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元年。1998年和2009年,我曾登上古塔。

老照片: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祖籍江西省萍乡,在铅山长大。中国当代军旅作家,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张照片摄于2009年11月27日。彭老一生创作文学作品30余部,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初中课本。其父彭复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任鄱阳县长,后调任铅山县长。

老照片:这张照片摄于2009年11月27日,我们陪同来自昆明的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先生游览鄱阳芝山公园止水亭。

老照片:在芝山公园范仲淹石像前我们与彭荆风老师合影留念

老照片:彭荆风先生参观鄱阳中学校史馆后欣然题字:“人才辈出 我羡先贤”表达老作家对人文鼎盛的鄱阳中学的由衷赞叹

老照片::我们2016年五月二十日到昆明彭老的家中看望彭老

老照片:一同去昆明看望彭老的姚增华主席和黄建新馆长与彭老聊得正欢

怀念彭老的文章发表在上饶日报信江副刊

饶州古镇的淮王宫

从安徽绩溪搬迁过来的古戏台

瓦屑坝移民雕塑:瓦屑坝移民是明朝初期官方组织的从江西外迁大量人口进行垦荒事件,是“洪武赶散”的一部分。瓦屑坝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为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苏集散中心。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江苏移民达210万人。

在参观瓦屑坝移民文化馆时与辛苦陪同我们参观的方主任合影。参观时,我们购买了老同事孔良海老师撰写的《瓦屑坝星空》和安徽女作家徐金云创作的长篇小说《瓦屑坝》,了解瓦屑坝移民的苦难历史,致敬背井离乡的百万瓦屑坝移民。

我们专程打车到鄱阳芝山路的名将老饼铺,购买该店制作的葱酥饼。
包装不错,味道也不错。

汪彩萍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