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秀才念半边”是句俗语,实际还是有些道理,因为我国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大约占80%),但要都这么读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记得有个较老的相声(师胜杰和另一名相声演员说的《白字先生》?),把“造诣yi”读作“造旨zhi”,”破绽zhan”读作“破定ding”,”臀tun部”读作“殿dian部”,不一而足。

我周围就有一些亲身经历的类似的故事,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份快乐。
小学时,村里一老人从外地贩来一大车土豆,大约四分钱一斤,大家问他从哪里弄来的,他说东面的“zhuang平县”,最后证实是聊城市“茌chi平县”,现刚改为”茌平区“,可能老人认为这字跟”壮“长得像吧?
好像是去年,某大学校长把“莘莘shenshen学子”读作“辛辛xinxin学子”,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我是不会读错的,因为“莘shen县”也是我家乡的邻县,从小就接触。
刚参加工作时,与一同龄的同事说起读错字的事,他经常把“吝啬lin se“读作”齐墙qi qiang把“暧昧ai mei“读作”暖味nuan wei“,笑得我们前仰后合。
有次单位开会,一领导把“不要酗xu酒闹事“说成”不要凶xiong酒闹事“,并且不断重复,旁边另一位领导好心提醒他,他也置若罔闻,下面的职工都憋不住的笑。
厂召开卫生方面的会议,一大领导把“孑孓jie jue”(蚊子的幼虫)读成“又又you you”,更是给人提供了笑料。
岳父有些文化,年轻时爱读《水浒》和《西游记》,把“晁盖”读作“兆zhao盖”,”呼延灼zhuo”读作“呼延勺shao”,“唐僧seng”读作“唐曾zeng”,害得小时候妻子和内弟跟着读,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哄笑,至今记忆犹深。

十多年前跟姐夫去黄山旅游,准备返回安徽亳bo州时,找不到车,就向路人打听,路人说,哪个“亳州”?写出后,他说“这不是毫hao州吗?”,闹得我们想笑,当然车也没问清楚。
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男主角江德福的妹妹把邻居家的男孩“纨绔wan ku子弟”说成是“执zhi夸kua子弟”,令人记忆深刻。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意义重大,而识字显然是基础。


亲爱的朋友,你周围还有哪些“山东秀才念半边”的可笑故事,欢迎补充讨论。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