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有在大学学海里遨游过的人都知道,“小组作业”绝对是一名大学生四年都躲不开的噩梦。无论是像思修、毛概、中国近代史之类的大课,还是各个专业自己的专业小课,老师都会让学生组队完成一些作业,而这个组里面的人无论你认不认识,又总会有人摸鱼,从而致使你恨不得顺着网线过去弄他。

如果小组作业遇到了这种人,那真的是每天都要默念“现在是法制社会,不能打人”了。那么,如果整个组里,所有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我自己遇到的,全员神仙的“小组作业”。
*为保护隐私,头像、人名、项目全部打码。
开端
事情就发生在今年春天,我已经大四了,突然发现要修的学分还差了每个大学生都要修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还没有专业课的大一大二就将这节课修掉。更令人难过的是,自我下届开始,课程代码变了,也就是说我没有办法自己在选课网站上自主选低年级的课程。
毕业论文已经写了小半,三方协议也已经和公司签好了,这学分我肯定是要拿到以顺利毕业的。所以我只好跑了教务处两次,让老师帮我随便安排进了一节低年级段的课里。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作为唯一一名大四生,踏进了这间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室。
分组
毫无意外的,老师在讲明本课程的期末要求之后,就安排了分小组,然后面对面建了个微信群,离开了教室,留下我们一群人在教室里寂静无声。
与之相反,刚建的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在介绍自己,希望能够找到不让自己会后悔的队友。
于是,我也跟上节奏,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我自己。当然,我的这句“比较会写东西”仅仅是我比他们要多出几年写报告的经验,加之我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经历要写不少材料所积累的经验而已。

此时此刻,教室里的落针可闻与群里不间断的消息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不过众所周知,每个班级,总会有一个社牛,或者换个词:社恐,社交恐怖分子。
这次我们班也有这么一个。只见她突然起身转向我们:“大家怎么都不动啊!分组啦各位!我是经管的,我们现在有四个人,快来,家人们快加入我们!”教室内的气氛立刻有了变化,大家开始小声讨论了起来。也有不少人到前面去,希望加入她的队伍。
不过我并不打算加入她的队伍。一是我不太擅长应对这种牛到这种程度的社牛,二是我知道她的专业是我们学院大一还没分专业之前的专业。也就是说,她学过的课,我都学过。而且我已经和本学院本专业学生合作了三个学年又一个学期了,所以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我希望可以在自己毕业前与其他学院的学生合作一次。
就在此时,眼花缭乱的群里出现了一个呼唤我的声音:

设计学的两位,图里学新闻传播学的一位和我四个人碰头之后,邀请我的同学问了我对小组成员的构想,我说一个核心思想:“找人在于精,不在于多,宁缺毋滥。”此外,就是希望能找到学理科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她觉得我是学姐的缘故,她选择相信我看人的眼光。
被人信任了,而且毕竟是学姐,那就只好克服自己的社恐属性尝试一下。对了,我的“恐”是恐惧的恐。
不过此时班级里已经组成了好几个团队,一连问了不少人发现都已经有组了。我扫视了整间教室一圈,发现有一位男同学一个人坐在靠窗第三排,桌子上放着六级词汇,下面垫着的隐约看上去是机械图纸。于是我过去向他搭了话:“同学你好呀,你现在有队伍吗?”
就这样,这位机械学院的社恐(社交恐惧症)但是后来成为我们组中流砥柱的大佬加入了我们队伍。此时另一边的设计同学也传来了好消息:

她一直守着微信群,抓到了还没有组的光电学院的同学。
就这样,我们的小组,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小组,组建完成了。两位大一的设计,一位大一的新传,一位大三的光电,一位大三的机械,一位大四的工商管理。
组完队就该讨论项目了,我本来想收拾东西过去的,毕竟一开始是设计的同学拉上了我。包都理好了,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一回头发现大家就跟在我后面,在后排靠窗的地方围成了一个圈。
我们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到底可以创什么新,最后来了个经典三选一,敲定了以我大三时候做的一个市场调研为基础,搞一个创新项目。
将此想法和老师说了之后,老师觉得可以,便让我们确定一下队长和队名。
在他们都看向我但还没来得及开口的时候,我直接说:“我不干,我大四了,毕业论文忙成狗。”开玩笑,从大一开始每次小组作业的组长都是我,每次都要默念“这是文明社会”,再让我做组长,No!
很可惜,我坚定的意志在他们更加坚定的劝说下没有丝毫作用,还是成为了组长,他们也根据我们的项目直接取好了组名,真让人省心呜呜呜。
线下课变成了线上
让我们都没想到的是,疫情爆发了,学校封校了,我们有的被关在了学校,有的在封校前返回了家里。大家见不到面,也就没办法当面确认进度,一切交流都只好在线上进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若是遇上那种摸鱼的成员,估计这一个学期都找不到人,直到要交作业了的时候过来求你加个名字。
而且,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专业课、基础课、毕业论文等等,这节课的项目不过是众多课程的一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队友已经很神仙了,每次线上课程都能找到人,群里一直有消息会弹出,我把一个大任务分成几个小部分之后,他们也会自己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认领。我能做的,就是确认分工,以及询问进度。

任务分工确认
渐渐的,我们熟络了起来,从只有上课时间聊天变成了有进展就会在群里发出来,让其余成员提改进意见,比如问卷内容、logo设计等等。两位设计的同学原本就认识,两个人也在互相抢活干——回家的女同学板子落在学校了,男同学就把她的部分也承担了;后来男同学被拉去外地隔离,时间太紧,没来得及带上设备,女同学便用其他工具承担起了后续未完成的活。
再后来,封久了,我们开始分享身边的小事,聊聊学校的疫情,或是家那边的疫情,最后直接24小时时刻有人在线。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活作息差别确实不小。

随时讨论项目进度
一个月的课程结束,每周和老师汇报都在智斗,多亏了光电的那位神仙组员,老师的提问,或者说提出了不太可能实现的建议时,我不是都能答得上来,这种时候他就会开麦帮我们其他人将责难挡在外面。
不过实事求是,当时我们确实遇到了瓶颈,我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该怎么继续下去,最后应该拿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可以。
就在我迷茫的时候,前文提到的那位,因为社恐而在群里很少说话的那位,来自机械学院的神仙组员,直接在群里发了一个他自学之后做的程序!

我们都被这位大佬影响到了,感觉我们几个人的团队绝对可以把这节课的期末项目搞出来。
汇报
这节课的结课时间是五月初,理所当然的,我们都以为是最后一节课汇报成果。不出意外的话,想当然的时候就是最容易出意外的时候。

老师突然宣布当晚汇报
没错,ppt汇报的时间突然提前,比我们想的时间至少提前了一个礼拜,而且老师通知我们的时间,是汇报当天的上午,甚至都不是早上。
我马上点开小组的群,果不其然组员也是各种震惊,我马上稳定军心+任务布置。

没错!又是多亏了神仙组员!
四月初,机械大佬第一次把程序发在群里的时候,新传的同学觉得差不多可以开始做汇报ppt了,于是她就在群里发了好多模版让我们挑。我们选好模版之后,已经在微信群里共享文档做了一周了。
就在老师突然通知的前一天晚上,我看ppt大家都做的差不多了,便开始最后的融合,把比较突兀的,明显不对的部分进行修改。晚上23点多给我的初中正在学计算机的同学打电话问了些相关问题,然后熬了个大夜,已经把ppt全部完成了!
可以说别的组有多手忙脚乱,我们就有多悠闲,只要在汇报前写一个10分钟之内的稿子就行。
诚如我上文所说,不出意外的话,想当然的时候就要出意外了。因为程序在他的电脑上,为了方便起见,ppt也由他直接放,我和他互相配合。但是!汇报的时候我网卡了,没办法与机械的那位组员形成配合。不是断网,而是有很长时间的延时,我只好硬着头皮对着只有大纲的稿子开始临场发挥,边暗自庆幸提前把稿子发给了他。
后来其他人告诉我,机械的队友全程按照我所说的内容配合得非常好。也就是说,全场唯一音画不同步的人只有我,那就好。同样的,我是真的很感动,机械的这位同学真的是典型社恐,理科男的他比起汇报,更加擅长自己一个人钻研、写程序,在人多的场合会无所适从,出了点差错也会非常自责。
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我提出希望他来放ppt并汇报程序部分的时候,他只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并在我这边出现状况,只好临场发挥的时候,完美地配合了我。

汇报前
好在,最后的结果也很不错:

汇报结束后老师在群里公布结果
路演
老师当晚就在班群里公布了结果,在所有人的共同投票下,我们组被选出来去参加全部班级的路演,但是时间再砍一半。我手上的这份稿子已经是我改了两稿,从20分钟降到10分钟以内的了,现在看来是要再改一稿,压缩到五分钟以内。同样的,我再次安排了接下来一周所有人的工作,毕竟我们的项目没有全部做完。
路演当天,一共有23个组,设置了汇报和问答环节,问答分为学生问和老师问。
而我们发现问答环节上是真的有社牛提问,社牛的昵称叫“宝儿”,问的问题非常刁钻,而且一问就是五分钟。即使老师开麦阻止他,他也全然不顾继续提问。说实话,我从小没骂过人,遇到这种人我只会躲躲开,要是真的让我对上他,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就在我头疼的时候,小组群里也在吐槽这个不曾谋面却不太友善的陌生人,也是这群神仙组员让我重拾了勇气,敢于面对即将来的一场战争。
为了这次路演,也为了不再重蹈上周的覆辙,我们提前一天晚上进行了排练。并把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模拟了一下,同时准备了备案。比如,我突然断网了的备案。
于是汇报前,我们再一次明确了最后的分工:我来汇报+回答可行性等正常问题;光电同学回答逻辑和流程问题;机械同学回答程序问题;设计和光电的同学负责遇强则强。
汇报过程整体来说还是很顺利的,网络虽然卡,但是总体问题不大。但只能说是果不其然,问答环节确实是战争。那个提问的人一下子就把我问懵了,而此时拯救了我的是设计的神仙队友!

那个人具体问了什么刁钻问题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愣神的时候,设计的同学已经打开了麦克风坚定地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那个瞬间我是真的很感动,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赶紧思考出了该怎么回答。而且就像图里所示,她说完这句话就被老师无情地闭麦了。虽然马上打开了,但是回答的点多少也有点没对上,就在她快和提问者吵起来的时候我出声感谢了她,并有理有据地回答了那个人提出的问题,且让她哑口无言。
结语
可以这么说,这次的小组作业,我们组少了谁都不行。我也非常感谢他们在我毕业之前给我带来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的组员全是神仙的快乐。
同时也感谢各位看官能把这么长的故事看完,也欢迎在评论区说出自己所经历的“小组作业”。
如果还想看什么奇奇怪怪的暖心的故事,只要是我亲身经历的,我都乐意写两笔。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