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4月,在我国的渤海和黄海海面上,一艘艘战舰正在劈波斩浪,在大海中快速疾行,天空中战机划破长空,风驰电掣般奔向它们的目的地:大连湾。
外界人员并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相关报道,这是一次秘密行动。
但是在第二年的海军党委的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却提起这件事,并且评价说:“海军的事罗瑞卿处理的很好,他说得对,是要制止,我同意他的意见。”

那么邓公口中所说之事究竟指的是什么?罗瑞卿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当时又到底发生了什么?
惨剧之后的行动
1978年的春天,我国自主研发的051型驱逐舰广州号正静静地停在广东湛江军港内。
这艘舷号为160的驱逐舰是我国当时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上面不仅装载着先进的反舰导弹,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高射炮数量最多的驱逐舰,1971年刚刚服役的它可以说是“正当壮年”。

3月9日晚,160号驱逐舰一旁一百多米外的一艘辅助舰内,几名水兵正在集体观看新闻联播。突然一声剧烈的爆炸震得舰内剧烈抖动,电视屏幕也变成了一片雪花。
“警报!各岗就位!”
船员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有敌袭,值班人员迅速发出警报,舰上人员火速向各自岗位跑去。
当船员们跑到甲板上面时,发现百米开外的码头上一片火光,紧接着就是伴随着二次爆炸飞过来的各种弹片,打在甲板和桅杆上冒出一片片火星。

由于辅助船没有动力,舰上的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对面的广州号倾斜、下沉。
“保持警戒!注意越南人偷袭!”舰上的副队长大声高喊。
当时,越南已经和我国交恶,海军司令部也下达了战备巡逻的命令。所以爆炸声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以为是越南偷袭了我们最先进的广州舰。
可等到军委彻查之后,发现结果完全不是这样。这的确是人祸,但却是我们内部人一手炮制的!

原来在广州舰上,有一名叫做赖三羊的水武分队长,刚刚被提拔为干部之后便抛弃了农村老家的未婚妻,他的未婚妻一气之下自杀身亡。
得知消息的海军支队政治部马上决定,开除赖三羊。赖三羊害怕回到地方后遭到报复,便苦苦哀求想要留在部队,但支队态度坚决,必须开除。
然而就在处罚命令下达的当天,南海舰队接到了开始威慑性巡逻的命令。
由于舰队支队没有第一时间执行开除命令,导致赖三羊得以继续留在舰上,而这恰恰给了赖三羊报复部队的机会。
赖三羊原本想自己一死了之,但是在绝望之时,人性中的恶被激活,他萌生了找人陪葬的想法。
于是赖三羊趁人不备,在他负责的水下武器库中采取了行动,导致广州号水下武器库爆炸,随即引发其他弹药库的爆炸后全舰下沉。
这次事件导致一百余人死亡,伤者无数。更让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大战的海军将士们的士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也让南海的局势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当时邓小平对此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让时任海军政委的苏振华压力很大!
为了重振低迷的士气,苏振华准备进行一场集合东海、北海舰队的海上大阅兵。
为此,他特地做出了计划书。但是苏振华当时过于心急,没有按照流程进行申报,而是直接向当时正在朝鲜出访的华国锋进行了请示。
华国锋本以为只是一场小规模的阅兵,目的是为了提升一下士气,就同意了苏振华的请求。

但实际上在苏振华的阅兵计划中,此次规模堪称空前,因为他需要调用120艘战舰、80架飞机,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参阅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按照正常程序,如此大规模的阅兵,不仅要上报总参谋部,还要中央军委下达正式的命令才可进行,可在没有汇报请示的情况下,海军已经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
“这是件大事”
4月12日,海军副司令员杨国宇正在海军礼堂和战士们一起看电影,通信员猫着腰从过道中间小跑过来,告诉他海军司令部来电话找他开会。

赶到司令部办公室时,发现副政委杜义德、卢仁灿和副司令刘道生都在,杨国宇意识到这次是要有大事。
随即,苏振华对这次海军大规模阅兵的命令和相关指示对他们进行了通报,当时杨国宇就提出了意见。
他认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调动命令,动用上百艘军舰、跨越北海和东海两个军区的大行动,必须要有海军总司令萧劲光和总参谋部的同意才可以,另外几人也都提出事关重大,需要得到中央军委的批示。
可是苏振华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华国锋的批准,如果再反复上报的话一定会对流程有所影响,时间上恐怕就来不及赶在华国锋回国之前进行了。

听到苏振华如此说,在场的其他人一时间也不好反驳!但海军有如此大动作,作为司令员的萧劲光是无论如何不能不知情的,而且也必须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可消息传来,萧劲光犯了难!如果按照流程进行申报,那么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还可能会破坏内部团结;
如果直接按照苏振华的方案进行,那么就等于直接破坏了流程、违反了规定,同样过错不小。
经过再三考虑后,萧劲光做出了指示:一是原则上同意阅兵,二是必须将此事汇报给军委和总参谋部知情。

同时,萧劲光要求把集合地点从大连港改成场地设施更加成熟的老军港旅顺港。
苏振华得到了萧劲光的批示之后,马上对大连附近的舰船进行了调遣,而杨国宇则直接带着萧劲光的批示找邓小平进行汇报。
可在这个问题上杨国宇再次犯了难!虽然杨国宇在邓小平身边工作过13年,算得上是“老熟人”。
但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杨国宇是属于副司令级别,并不能够直接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无奈之下他只能够先找到罗瑞卿。
当时罗瑞卿正在北京的解放军305医院进行治疗,杨国宇急忙带着批示和相关的资料连夜飞往北京,找到了还在调试假肢的罗瑞卿。
罗瑞卿见到了批文也是一皱眉,端详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话,“这是件大事情啊。”
看到罗瑞卿不置可否的态度,杨国宇也意识到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于是只能等下罗瑞卿的下文!
“听我的通知”
罗瑞卿在黄埔的武汉分校进行过专业的军事学习,又从事过地下工作,加入红四军之后就一直从事政工工作和保卫工作。
在红一军团时,罗瑞卿曾经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的保卫工作,建国后成为了第一任公安部长。毛主席曾经说过“天塌下来还有个罗长子先顶着呢”。可见,毛主席对这个身高一米八二的“罗长子”有多信任。

这时候的罗瑞卿虽然刚刚恢复工作不久,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形势还是有着比较深层次的认识。
当时的南海情况还是比较敏感的。首先就是越南和菲律宾正在南海诸岛周围徘徊,就连苏联也对我军海上力量保持关注;
其次就是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大量驻军,虽然当时中美并没有公开建交,但其实已经相互来往。
如果这个时候举行如此大规模的阅兵,不仅会将南海原本就已经十分紧张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会挑动美国本就异常敏感的神经。如果因为这些导致最后的建交不能如期进行,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而且当时距离160号驱逐舰爆炸事件过去没有多久,谁也不敢保证阅兵中途是否会发生意外!可一旦出现预料之外的事情,那么影响就太恶劣了!

想到这里,罗瑞卿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请示?大连那面离韩国和日本那么近,国际上和国内都会有哪些影响?
随后又问了一句,“萧总司令怎么看?”
“萧总司令原则上同意,但是还要上报军委和总参。”
其实匆忙而来的杨国宇的确没有想到过会造成国际上的影响,一时间对于罗瑞卿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只得红着脖子站在那儿。

看到情况如此,罗瑞卿随即给出了三点提示:一,一定要以安全为主,无把握的项目不要搞;二,首先考虑到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及反应;三,如果一定要进行的话,那么就在4月22日以后再进行。
其实这是罗瑞卿在提醒:千万要慎重,一定要准备好之后再进行,而160舰事件就发生在一个月之前,谁也不敢保证这次参演的舰艇会不会出现意外。所以把时间定在4月22号,是防止一旦决定阅兵,给阅兵留下一定的预演习时间。
总体说来,罗瑞卿其实是持有保留意见的,或者可以说不同意这次阅兵。
“这样吧,”罗瑞卿想了想补充道!“我向邓副主席汇报,21号之前给你答复。如果到时我没有联系你,你就联系我一下。具体要不要动,听我的消息吧。”
“我同意他的意见”
之后杨国宇返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时的旅顺港已经有各式舰船70多艘、飞机20多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并且其他参阅舰船仍然还在陆续集结之中。
看着声势浩大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杨国宇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但是赶来旅顺港的舰船却越来越多。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提前进行预演习了。
就在杨国宇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罗瑞卿的电话打来了,内容只有短短几个字:“那件事情不要搞了。”

听到这几个字,杨国宇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了下来,短短的几个字就已经说明,中央军委并没有同意这次阅兵继续进行。随即总参谋部也发来了命令,要求取消这次阅兵行动。
而在第二年7月份的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中,邓小平再次提及了这次事件,尤其重点提到“海军出了一件大坏事”,并且强调“这是坏主意,是错误的。罗瑞卿对那件事处理的很好。我同意他的意见,得制止。”

其实海上大阅兵事件的及时停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国宇这些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老革命、老同志。
而罗瑞卿出色的大局观和危机意识,给中央军委挤出了研判时间,最终及时扑灭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