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人体艺术近年来正以“高科技”的包装走进大众视野。从2014年开始,人体艺术以各种形式被媒体报道、炒作,甚至一些网络名人也在用人体行为进行表演。人们对此很是关注,认为其有违“审美”本质,进而质疑这种在国内比较常见的行为模式有何不妥之处。为此,我们对国内艺术界和公众的关注、批评进行了梳理。
1.当代人体艺术存在争议
2014年以来,以吴冠中、刘开渠、林子祥等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家们开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人体。其中,吴冠中利用电脑技术设计出一系列人体作品;林子祥则以手机视频网站作为传播平台,以人体为媒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而从2014年开始又出现了以吴冠中为代表的网络名人们通过发布自己的裸体写真视频等手段进行人体摄影的行为创作。这些行为被认为带有强烈娱乐化倾向,而一些人认为这种行为过于低俗。
2.艺术界和公众对其“不太敏感”
艺术创作本身是艺术,尤其是人体艺术,它与所有其他文艺形式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门槛。在大众中流传的概念是“低俗”,但有一些艺术形式在大众中流传更广,比如“人体油画”、“人体雕塑”,他们的流行与受众范围更广、消费群体更广泛、影响范围更广泛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艺术家观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他们的作品将更加具有健康活力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成为一种比较健康、时尚的艺术形式。
3.从批评中能看到怎样的进步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有针对人体艺术批评,但是对于什么是艺术、如何去做,公众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我们认为,人体艺术是一种高科技产物,与传统文化的内涵无关。所以它与传统的绘画形式、绘画技法不同;它不以是否有损艺术家的职业操守为标准。从对部分艺术家进行批判性的批判中我们能看到社会进步的曙光,使人类对人对艺术更加尊重和理解。
4.“低俗”与“高品位”之争
对这样的争论,有人认为人体行为的“低俗”与“高品位”只是相对概念,在更大范围内说应当有差别看待,毕竟人体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无论从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历史进程来看,以人体作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都应当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不断发展。“淫秽”与“低俗”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相径庭,因为它们都具有“高品位”的含义。因为“高品位”意味着可以达到一种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审美观与格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不同指称应该是完全不会存在差异而能兼容并包、一视同仁、不拘成规、百家争鸣之意。
5.反思:从作品中获得真正的美感
当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作品的载体和对象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行为,更包含着一种哲学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人体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作品,它更像一门学问。我们所说的美感不只是指形态层面的美感、声音和色彩等静态美,它更包括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美感。如果艺术家通过作品将这些美通过一种特定方式表现出来,那么这些作品就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