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题目
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如薛宝钗咏柳絮:“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葬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史湘云咏菊:“萧疏篱畔科头①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注】①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贾探春咏菊:“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红楼群芳虽然都凋零了,但她们的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考场佳作
世外仙姝,清尘脱俗
【湘语文点评:标题简洁精致,朗朗上口。】
湖南师大附中2002班 李睿杰
《红楼梦》里的她,是灵河畔的孤木,是根植污泥的芙蓉。她清纯得好似不是世间人物,不过是一阵清冽的春风,不过是一场少年人暧昧难言的梦。她便是林黛玉。
【湘语文点评:引出话题,明确作文角度。】
她不似宝钗有借风而上的世故,也不似湘云那般豪放不羁,不似探春那般精明能干。她是自然的精灵,她为落花哀吟行葬,她是只忠于自己的孩子,永远保存着心灵的洁净。相比红楼群芳,黛玉有一份谪仙般的脱俗。
【湘语文点评:将黛和钗、湘、探做对比,突出“最应该拥有的”的“最”。】
以现代的视角看,黛玉未免有些不接地气,远离生活。但也恰恰说明,黛玉的金玉品质,是这个喧嚣时代所稀缺的,而宝钗、湘云、探春式的女性不少。新时代女性们,阅历了时尚,体验了繁华,见多了热闹,面对黛玉的脱俗之美,是否也该停下来静观一番,乃至于也会心有向往?
【湘语文点评:以“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视角,分析解读,切合作文要求。】
黛玉的脱俗,源于她诗性的眼。她拥有“咏絮”之才和与生俱来满怀诗意的眼。正如王小波所言:“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林黛玉无疑拥有诗意的世界,于是她为落花而吟,为一切伤感而哭,为一切喜悦而笑。她在意草木,怜恤虫鱼,与俗世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障壁。她的精神世界如此充盈,就像头顶的月亮,皎洁而不耀眼。
【湘语文点评:从“诗性的眼”的角度,写黛玉的脱俗品质。】
黛玉的脱俗,源于她自由的心。她缺了宝钗的“停机德”,她不在意封建功名。她与宝玉共读西厢,也不会劝他归依正统,极心疼了也不过一句“你可改了吧”。林黛玉无论肉体如何病弱,内心世界始终顽强坚韧。她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城邦。社会的黑暗,宗族的高压,旁人的言语,都无法改变她那颗自由的心。
【湘语文点评:从“自由的心”的角度,继续写黛玉的脱俗品质。】
现实的物质世界,遍布着麻木的魂灵,横亘着种种潜规则。现代女性们难免会有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装模作样的早熟”。现实所迫,很多人乐于做老到的苏文纨、孙柔嘉,甚至做开放的鲍小姐,而很少人屑于做“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林黛玉般纯洁的唐晓芙。
【湘语文点评:回到现实世界、现代视角,并引入《围城》的相关内容,强调现代女性最该学黛玉。】
而在内心呢?新时代女性们何尝不羡慕黛玉的仙姝气质?也最该学黛玉,怀着诗意看待生活与世界,不溺亡于庸常的物质生活;守住自由的内心,不被社会舆论绑架,不为旁人言语改变。纵使会被众人非议、不解,甚至尝到所谓的“代价”,也如冯至所说:“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湘语文点评:联系上文几段“诗性”“自由”的内容,做个小结。引用冯至诗句,体现作者的文学积累。】
那副水做的身躯终究消陨了,但我们始终不忘那“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清尘脱俗的倩影,并不遗世独立,而是投映在每个凡俗你我的心间。
【湘语文点评:结尾虽是重申观点,总结全文,但能写得不拘一格,有一定的文艺范。】
(语文老师 李湘滨)
【总评】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拿捏有度地写出了黛玉的品质之美,言之成理令人信服,文采不俗卷面整洁,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转自“湘语文公众号”)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