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春天,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都对此表示不解,老师梁启超也曾写信劝谏他,而徐志摩则在《致梁启超》的回信中写到:“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这句话也是徐志摩短暂一生中最好的写照,而他信中提到的那位“灵魂伴侣”,也就是他正在苦苦追求的大才女林徽因。

都说民国爱情十有九悲,徐志摩,民国史上一颗最耀眼的新星,极具乖张气息与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一生渴望挣脱世俗,又一生困于红尘。林徽因,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理性主义者,陆小曼曾说:“一个女人能叫人在同时敬爱,那真是难极了。”可林徽因却做到了,她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出色。
如果两人没有相遇,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就在那一年,命运之绳将他们紧紧缠绕在一起,并“打了个死结”,至此,他们一生都没有挣脱开。

1920年春,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前往英国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当地的圣玛丽女子学院,也就是在这里,她受到了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攻读建筑学,为她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打下了基础。
同年秋天,两名男子来到家中拜访,他们就是徐志摩和张奚若,这也是两人的初次见面。但是,这两人此次来找的不是林徽因,而是她的父亲林长民。父亲命林徽因给客人倒茶,她一出现,清纯靓丽的外表和少女独有的气质便深深吸引了徐志摩,谈话间,林徽因对于他们所讨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更是让徐志摩对她刮目相看。

而林长民对徐志摩也是十分喜欢,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忘年之交,经常将他邀请到家中做客。因为这层关系,徐志摩和林徽因见面的机会变多了。
慢慢的,徐志摩发现,自己开始期盼着与林徽因见面,他的心绪被这位小姑娘完全打乱,每次去林长民家,徐志摩的目光便会不自觉被林徽因吸引,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看到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也不知不觉红了脸庞,于是,两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在那期间,徐志摩自觉找到了能够一生相伴的“灵魂伴侣”,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可是此时的他,家里已经有了一位结婚多年的妻子张幼仪。
理智如林徽因,尽管她当时才16岁的年纪,但哪能接受得了如此违背道德伦理的恋爱,况且想到自己母亲凄惨的境地,更加让她对这段爱情充满了绝望,于是,她留给徐志摩一封分手信,便犹如逃离般的独自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但陷入爱河的徐志摩哪能管得了这么多,为了追寻他所谓的自由纯粹的爱,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坚决与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离婚,可当他终于离了婚准备名正言顺追求林徽因时,她却已经在国内与一名叫做梁思成的少年有了婚约,这位梁思成,正是徐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

转身即是天涯,刹那便是永远。
1922年,离婚后的徐志摩追随林徽因的脚步回到北京,在这里,他认识了好友王庚的妻子陆小曼,两个同样孤寂的灵魂彷佛找到了依靠一般,慢慢的便走到了一起。
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坚决与王庚离婚,两人不顾众人反对,于1926年的8月结为夫妻,他们的婚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是因为两人都是离婚后在一起的,还因为当时婚礼的证婚人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和胡适。

两年后,学成归国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至此,两个曾经相爱的人都找到了自己能够牵手一生的人。
婚后的林徽因和徐志摩并没有完全断了联系,虽说时隔多年,两人早已不再是恋人关系,但却发展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知己。
当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由于她生活奢侈,花费高昂,导致徐志摩为了养家,不得不一次打几份工,奔走于多所大学教书赚钱,还会为了赚钱做起了房屋买卖,这一切都让徐志摩苦不堪言,也让他更加怀念曾经的白月光林徽因,还多次与她写信倒苦水,两人间的交流从恋人变成了真正的挚友。

分别多年后,对于林徽因的任何决定,徐志摩都是以朋友的名义尽全力支持。
1931年的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平的协和小礼堂举办中外演讲会,得知了消息的徐志摩第一时间便要乘坐飞机北上参加,但是当时的他,为了省钱,选择了便宜的邮政飞机,在临行前,徐志摩专门给林徽因和梁思成留了个字条,上面写着:“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

没想到一语成谶,果然他就在这班飞机上出了事,收到消息后的林徽因眼前一黑,瞬间泣不成声,丈夫梁思成则与其他好友一起前往济南处理徐志摩的后事,归来时,梁思成特意为林徽因带回了一个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自此,林徽因一直将这个残骸挂在自己床头,直至去世。
最后,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段话为这段旷世奇恋做一个告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幼小初稿学习群,学习精品辅导课程,添加 微信:fqy121389 备注:小初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uyiketang.com/1662.html